11月20日,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青島召開。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執行副會長袁仲雪出席大會并被授予“風雨同舟貢獻獎”。在協會八屆理事會的選舉中,袁仲雪連任執行副會長,軟控輪胎再生利用事業部總經理王報林當選為副會長。袁仲雪在發言中強調,輪胎循環利用行業須創新工藝和技術,制定科學的標準來規范行業發展,旗幟鮮明地倡導綠色制造,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和資源。
袁仲雪表示,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已經成立30年了,而過去這30年的發展是非常粗放的,甚至是野蠻的,企業在利潤和資源的選擇中不知道孰輕孰重。在缺乏工業文明、市場文明的情況下,整個行業是處在無序競爭的環境中,累積下來產生的后果之一就是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嚴重。現在到該治理的時候了,國家也已高度重視,如果說上一輪發展是以數量為主,那么下一輪的發展就是以質量為主,資源要節約利用,要綠色可持續發展,這從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力度就可窺一斑而知全局。總之,原材料都要循環利用,節約利用,要給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
而輪胎正是獵取原料的大戶,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輪胎的需求量也是有增無減,這就要求行業企業必須在工藝創新、技術創新方面加大力度。也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在輪胎循環利用方面,要長遠考慮,綜合考慮,不能從單一時間段、某個企業、某一部分利益來考慮。隨著輪胎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的提升,每條輪胎都會有芯片,所有的運行數據都在數據庫中,超載超速的情況就會慢慢杜絕,再加上輪胎的均勻性、耐磨性提升了,輪胎的壽命就會延長,而且胎體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未來一條輪胎完全可以翻新兩到三次。
袁仲雪認為,當前國家在翻新輪胎方面采取的一些強制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家規定翻新輪胎不能用在客車上,也不能用在導向輪上,這種措施是符合當前的翻新輪胎市場情況的,是非常負責任的做法,在安全和效益選擇中,國家首選保護人身安全。目前很多輪胎企業生產的產品本身有問題,動均不均勻,胎體不健康,翻新工藝不先進,為了安全起見,必須要先停止一些企業的生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輪胎翻新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而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可以大有作為。也正是因為有了嚴格的標準和執行,西方一些國家的輪胎就沒有造假的現象,因為出了問題可以追溯到責任廠家,是要賠償的,而在目前的中國還實現不了追溯。
為此,袁仲雪建議,輪胎翻新行業也應在標準制定和優化方面盡快行動,應在制造、環保、安全、質量、耗能方面都建立健全標準,通過標準來整頓和提升輪胎循環領域的從業企業,通過標準把真正做事業、有使命感的企業保留下來,并支持他們做大做強。他講到,11月8日,中國輪胎智能制造與標準化聯盟已經成立了,并且開始著手編制相應的標準,這種模式得到了國家部委及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輪胎翻新行業完全可以借鑒。只有在標準的規范和指引下,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從業企業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未來。袁仲雪還建議,在行業準入方面,政府應進一步下放權力到行業協會,因為哪家企業做得好,哪家企業做得不好,協會比政府更清楚,也更專業。
另外,在輪胎循環利用裝備的選用方面,袁仲雪認為,未來一定是選擇系統的裝備解決方案,只有系統考慮生產工藝、技術、控制等方面,成本才是最低的、效率是最高的。雖然國外裝備在單機質量方面占優勢,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在系統的裝備制造方面不如中國企業,再者技術標準太高對企業而言也是一種浪費。
在袁仲雪看來,任何企業未來都必須旗幟鮮明地發展綠色制造,否則這個企業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當整個社會的環保覺悟都在提升的時候,所有的企業行為一定要保護人類的地球和資源。下一輪的發展,一定是重質量的綠色發展,國家也一定會淘汰一批企業,并支持一些企業做到國際一流水平。
軟控輪胎再生利用事業部總經理王報林介紹了軟控在輪胎循環利用方面的產品、技術、工藝的創新情況,他呼吁行業內企業重視安全、質量和品牌,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共同推動輪胎生產責任延伸制度的盡快落實。